蓝海长青—强军梦 中国梦

首页 蓝海资讯 安全纵横

全球新一代红外制导近距空空导弹

蓝海长青 2018-09-061278

七十年前,美国海军军械测试站(NOTS)工程师威廉·麦克莱恩设计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导弹导引头,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空对空武器——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从此诞生。至今这种已经派生出繁多型号的导弹仍在世界各国空军中服役,型号后缀几乎用光了整个英文字母表。到世纪之交,AIM-9的各种型号已经生产了超过20万枚。

 

 

“响尾蛇”之父威廉·麦克莱恩

 

“响尾蛇”于1953年开始测试,1956AIM-9B进入美国海军服役。美国空军此时在致力于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研发以获得全天候空战能力,但这项研究迟迟不见成果,部分原因在于半主动雷达制导武器更复杂,研制难度也更高,可靠性更差,实弹测试令人失望,与AIM-9B形成鲜明对比。

 

“响尾蛇”的研发则非常顺利,在AIM-9B进入美国海军服役近半个世纪后,其最新型号AIM-9X2003年达成初始作战能力。

 

 

从下到上分别是AIM-9BAIM-9MAIM-9X,都是“响尾蛇”中的经典型号

 

多年来,“响尾蛇”系列一直在树立近距空空导弹性能上的标杆,只有当1983年苏联信号旗设计局的R-73AA-11“射手”)空空导弹服役后,才受到了压制。与“响尾蛇”相比,俄罗斯“射手”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射程,更可怕的是这种导弹在结合简单有效的头盔瞄准具后具有了大离轴角攻击能力。直到本世纪初AIM-9XJHMCS头盔瞄准具服役后,美国才在近距空空导弹系统上重新领先于俄罗斯“射手”。

 

 

R-73空空导弹

 

 

R-73导弹配套的SURA头盔瞄准具

 

 

AIM-9X配套的JHMCS头盔瞄准具

 

 

AIM-9R的红外成像引导头

 

现代红外成像空空导弹使用的引导技术与AIM-9B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凝视焦平面阵列取代了早期“响尾蛇”上的非制冷铅硫化物(PbS)红外传感器,具有了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头盔瞄准具或头盔显示器系统能更好利用成像导弹的大离轴角瞄准能力,同时各国也在研究在导弹上集成数据链,以便在隐身战斗机上实现弹舱内发射后锁定。目前这代红外成像空空导弹的过载能力普遍超过60g

 

与上一代红外引导头相比,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目标探测距离提高了一倍以上。除了抗红外干扰能力大幅增强外,红外成像引导头还允许飞行员选择瞄准敌机的薄弱位置实施攻击,比如座舱。

 

 

AIM-9X的成像引导头和红外成像

 

中国的进步

 

2016年的珠海航展中,最大新闻无疑是歼-20隐身战斗机的首秀,接下来可能就算洛阳空空导弹研究所PL-10E红外成像近距空空导弹的露面了。这种先进的导弹在2016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其编号后缀中的“E”并不表示出口型,可能是为了区别之前的PL-10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后者是以“红旗61”防空导弹为基础研制的空空导弹,但由于性能差,定型后没有投产,被仿制意大利“阿斯派德”的PL-11取代。

 

2016PL-10E导弹的服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红外成像导弹俱乐部。PL-10的气动布局接近IRIS-T,弹体中部具有四片长弦弹翼,但全动尾翼的尺寸更大,并且采用蝶形翼面(控制翼面的翼尖弦长宽于翼根),能降低阻力并在飞行末端增强导弹的机动性,蝶形翼面后缘顶部还有一个小缺口。此外,PL-10E在引导头后面还分布着4片小边条。

 

 

PL-10E空空导弹,注意弹体上的激光近炸引信窗口

 

 

PL-10E的蝶形尾翼和燃气舵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分别从以色列和俄罗斯获得了先进近距空空导弹。在80年代末的一份协议中,中国从以色列引进了“怪蛇”3空空导弹以及其生产许可证,国产化型号就是霹雳-8。到90年代,中国又随苏-27战斗机一并引进了R-73空空导弹。

 

 

PL-8

 

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研制自己的红外成像近距空空导弹,在方案研究中考虑过许多不同的气动布局,其中一种名为PL-ASR的方案在2007年出现在了互联网上。该方案采用了与ASRAAM相似的气动布局,但增加了推力矢量。

 

 

PL-ASR

 

PL-10E201611月首次出现在珠海航展上时,显示出与PL-ASR截然不同的气动布局。据航展公开资料PL-10E的重量为105千克,最大射程20公里,目前已经装备歼-20(可容纳在侧弹舱内)、歼-10和歼-16战斗机。

 

为了充分发挥出PL-10的大离轴角瞄准能力,中国还为导弹配套研制了头盔显示器系统,目前已经装备歼-20战斗机。

 

 

-20头盔显示器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的国家之一,目前加入这个俱乐部的有美国AIM-9X、中国PL-10E、法国“米卡”IR、德国IRIS-T、以色列“怪蛇”5、日本AAM-5、南非A-Darter和英国ASRAAM。而空空导弹研制大国——俄罗斯至今还没有在该领域有所建树。

 

高产的北约

 

除了南非的A-Darter之外,其他7种红外成像红外空空导弹都已投入服役,而其中三种可直接追溯到1980年由美国,英国和西德签订的北约“武器家族谅解备忘录”,后该项目又加入了加拿大和挪威。

 

 

同时挂载AIM-132AIM-120的“台风”战斗机

 

AIM-9M是最后一种“经典响尾蛇”,于1982年开始服役,配备了双色导引头,探测距离高于AIM-9L。在R-73的压力之下,AIM-9M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都在持续改进,重点在于提高抗红外干扰的能力。

 

随后北约国家开始各自为战研制新一代红外成像空空导弹,美国启动了AIM-9X项目,英国继续研制ASRAAM,德国则挑起了IRIS-T项目的大梁。

 

这三种导弹在设计上各具特色,反映出各自国家在需求、性能和成本方面的不同考虑,但三种导弹都是为力压R-73而生。三种导弹采用了不同的气动布局,英国的ASRAAM取消了弹翼,完全依靠弹体升力和十字形尾舵飞行。美国的AIM-9X沿用“响尾蛇”经典的十字形鸭翼和尾部弹翼,但尺寸大大缩小,鸭翼改为固定不动,全动尾翼也取消了陀螺舵。德国设计的IRIS-T在弹体前部布置有四片小扰流片,然后是四片长弦中部弹翼和十字形控制尾翼。此外,AIM-9XIRIS-T都具备ASRAAM上不存在的推力矢量控制。

 

 

ASRAAM的弹体直径明显粗于AIM-9X,最下方是以色列“怪蛇”-5

 

 

AIM-132的气动布局简洁到令人发指

 

 

AIM-9X一样,AIM-132也使用了无烟发动机

 

 

F-35大离轴角发射AIM-9X

 

 

IRIS-T4x128线阵扫描引导头

 

 

 

IRIS-T的高升力气动布局

 

法国混血儿

 

欧洲的另一种红外成像导弹是“米卡”IR。法国没有为“魔术”2空空导弹研制后继弹,而是选择研制一种通用弹体,通过搭配主动雷达引导头或者红外成像引导头来满足中距和近距空战的需求,这有助于降低研制和后勤费用。相反也可以说种混合式导弹既没有传统近距格斗弹的机动性也没有传统中距拦射弹的射程。“米卡”IR2003年服役。

 

其实“米卡”导弹的这种模块化概念早在俄罗斯R-27上就已经实现

 

“米卡”的燃气舵

 

同时挂载“米卡”IR、“米卡”EM和“流星”空空导弹的法国“阵风”M

 

法国目前正在研制“米卡”NGNG代表下一代)。该项目由法国MBDA公司领导,迄今为止法国国防部尚未公布任何细节。不过鉴于导引头技术的进步,“米卡”NG很可能会采用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引导头。

 

吃老本的俄罗斯

 

到目前为止,R-73AA-11“射手”)仍然是俄罗斯空军的标准近距空空导弹,其后继弹研制也一直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这种导弹在苏联时代随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一起研制,成为这两种战斗机的标准武器。

 

R-73的燃气舵

 

R-73是“闪电”设计局设计的最后一种空空导弹。19824月在闪电设计局承担了“暴风雪”航天飞机的研制任务后,局里300名导弹专家来到信号旗设计局继续研制R-73。这种导弹在1982年投入生产,并于1983年末投入使用,迄今为止总产量可能已经超过5万枚。

 

由于后继乏弹,R-73改进仍是俄罗斯空军目前的重点。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就开始考虑为空军MFI第五代战斗机研制新一代近距空空导弹了,新导弹编号“信号旗”K-30(产品300),具有全新的红外成像红外导引头以及目标识别和瞄准点选择功能,锁定距离是R-73的两倍以上。此外该弹还将配备推力更大的双脉冲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和推力矢量控制喷管。但这个导弹项目最后胎死腹中。

 

“信号旗”K-30空空导弹模型

 

新颖的燃气舵设计

 

苏联的解体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动荡无疑影响了R-73的后续改进。由于乌克兰在苏联空空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体系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生产了大部分红外引导头,所以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破裂对R-73的改进造成严重影响。

 

按照原计划,“信号旗”的K-30将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服役,但1997年“信号旗”设计局却在当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了所谓的K-74M模型。K-74M(产品750)是R-73的进一步改进型,用“脉冲”-90双波段红外导引头取代了之前的“灯塔”导引头。“脉冲”-90IS-90)导引头更加灵敏(最大探测距离15-20公里),离轴锁定角度增加到+/-60°(R-73+/-45°)。K-74M还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不过在外观上除了导引头尺寸的细微变化之外基本与R-73相同。新的“脉冲”引导头与以前的“灯塔”一样都是由乌克兰基辅的阿森纳公司研制的。

 

K-74M项目随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超过十年,在2009年再次以RVV-MD(近距空空导弹)出口型的面目出现。

 

RVV-MD/K-74M模型

 

K-74M型导弹在201210月完成国家测试,正式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被命名为R-74MK表示处于研制阶段的导弹,正式服役后则变为R)。这种导弹有两个型号: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R-74MK(产品750K)和采用激光引信的R-74ML(产品750L),后者被作为RVV-MDL进行出口。

 

独特的“怪蛇”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来自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怪蛇”-4/5系列空空导弹与“射手”的气动布局最接近,都有四个固定弹翼和安装在导弹前端的四个控制翼面。不过以色列“怪蛇”没有推力矢量控制,而是依靠更大的控制翼面以及两个额外的滚转控制面来提高机动性。“怪蛇”的尾翼边条一直向前延伸到弹体中部,在发动机燃料耗尽后可以起到加强弹体的作用。复杂的固定和全动弹翼增加了导弹的气动阻力,虽然“怪蛇”安装了大推力发动机,但其飞行速度仍然相对较低。

 

 

挂载“怪蛇”-4空空导弹的巴西F-5EM战斗机

 

“怪蛇”-5红外成像空空导弹

 

目前拉斐尔公司对后续的“怪蛇”-6的信息秘而不宣。

 

有种说法是“大卫投石索”反导系统的Stunner双模制导导弹将被发展为“怪蛇”-6

 

南非之矛

 

在制导武器领域,以色列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曾进行过密切的合作。以色列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向南非空军提供了“德比”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南非本地生产后称为R-Darter,此外还向南非提供了“怪蛇”-3近距空空导弹。南非可能在以色列的技术援助下发展出A-Darter红外成像空空导弹。该弹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被南非空军称为Assegai(矛)。A-Darter采用了与“怪蛇”-5截然不同的气动布局,其外形与ASRAAM相近,具有非常干净的弹体。不过A-Darter通过推力矢量控制结合四片尾部控制弹翼来实现所需的机动性。

 

R-Darter空空导弹

 

A-Darter空空导弹

 

日本的AAM-5

 

日本航空自卫队目前已经列装了两种新一代空空导弹,分别是AAM-4中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和AAM-5红外成像近距空空导弹。三菱04式空空导弹(AAM-5)采用与IRIS-T类似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具有高升力中部弹翼和全动尾翼,以及推力矢量控制。这种取代AAM-3近距导弹的武器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其飞行测试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AAM-5应该在2007年开始服役,目前已经出现了AAM-5B改进型。

 

AAM-5空空导弹

AAM-5的燃气舵

 

 

 

近距空空导弹已经迈入红外成像时代,这种先进的空战武器将彻底改变未来近距空战的面貌。配合头盔显示器后,具有大离轴角瞄准能力的红外成像导弹将使“用目光杀死敌人”不再是句空话。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0条评论